上海要建立自贸区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企业先知先觉开始利用自贸区谋划自身的发展规划,在自贸区挂牌当天就有36家企业捷足先登。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引起了各大媒体重视,各媒体从不同角度报道、分析,就连与自贸区相关的股票也借此东风直线飙升,大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回头之势。可见,整个社会对于上海自贸区的成功建立与发展已经成为共识,深知它的建立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寄予厚望。一些媒体把它称之为“中国改革开放第四波浪潮”。面对这一浪潮的来临,笔者觉得民航企业应该有紧迫感与危机感,面对自贸区传递出许多信息与商机,我们坐下来认真思考与探讨,尤其是航空公司怎样来迎合这一浪潮。怎样利用自贸区的商机重新规划自己的战略?怎样借助于这一浪潮提升自己开拓航空市场的能力?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一、深刻解读上海自贸区内涵,重新进行企业战略定位
航空公司的战略定位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没有清晰与正确的定位就没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的战略定位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外部经济环境,一个内部环境,只有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正确的分析才能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就目前而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无疑给航空公司外部经济环境带来巨大的变化。为此,航空公司不得不重新进行战略定位。
我们首先来解读一下自贸区建立的内涵是什么?从现有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
其一,自贸区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这些方面的开放,无论是物流,还是客流、信息流,毋庸置疑都会航空公司带来巨大的市场与商机。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商机,航空公司需要认真思考,充分利用这一机遇来进行自己的战略的调整与市场定位。
其二,自贸区在对外开放上的表现是以“制度创新”、“制度红利”为标点。这意味着在服务经济条件下,政府首先转变角色,以“服务”来管理,“服务”成为核心。既然政府已经转型,“服务”成核心,作为航空公司本身就是服务型的企业,更应该转变自己的经验理念,应该突出服务营销,以优质服务来带动市场、占领市场。
其三,上海自贸区的定位是面向全球的,其中不乏有微软、法国、意大利、泰国等大集团加入。航空公司也应该站在全球的高度来进行自己的战略定位,眼睛不再是盯着国内市场,而是应该放开眼球关注世界市场。也就是说,中国航空公司注册地点是在中国的,但企业战略定位是全球,市场开拓是全球的。
二、航空公司市场定位必须是全方位的
在自贸区建立的浪潮推动下,航空公司的市场定位应该做一战略层面上的调整,重新进行定位,这一定位是全面的,它包括三个方面:航空物流、客运、服务上的定位。
航空物流定位。从我国航空公司多年的经营来看,一直存在着重客轻货的倾向。这一错误的倾向已经导致我们失去部分航空货运市场的份额。现在到了转变观念的时刻,我们应该摒弃这些陈旧的市场观念,根据今天市场的特点重新进行市场定位,这个定位一定是全方位,应该客货并举,甚至可以适当地偏向货运。其一,从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和货物运量及集装箱生成量和运输量全球领先的情况看,需要在境内建立高效的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功能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但是,目前在我国境内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尤其是航空物流中心更是缺乏,这是给了航空公司千载难逢的商机。尽管国外航空公司在国内成立了物流中心,甚至已经占领部分航空物流市场的份额,但国内航空公司应该有自信心,现在的占领并不代表他们永远占领,航空物流市场还有空间,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地域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占领或夺回市场份额。
其二,客运方面定位,从自贸区的发展前景来看,客流是不可忽视的市场。从国内市场来看,无论是将要建成的迪士尼乐园,还是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必然带来巨大国内客流;从国际市场看,自贸区定位是全球的,把自己作为世界产业链中的一环,这一定位势必带来国际客流与商务流。因此,航空公司应该充分利用自贸区带来的利好条件重新进行定位,包括航空产品定位、航线定位等等。
其三,服务方面定位。在服务经济的今天,服务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服务,已经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尤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服务的竞争,市场竞争不再像过去那样采用低级的票价竞争,而是采取了服务竞争,运用个性化的服务、人性化的服务等等来吸引客户、留住客户。因此,作为航空公司必须与时俱进,改变过去的经营观念,结合自身的优势,采取具有自己特色或差异化的服务来满足旅客的需求,运用优质服务来进行市场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自己的市场份额。
只有全方位的定位才能适应全球化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