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文版·English

|企业邮箱 |OA办公系统

新闻中心

核心产业

民航运输金  融

航空置业通用航空

航空制造文化旅游

航空物流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如意西路交叉口向北100米航空经济服务中心
邮编:450000
电话:0371-87519086
传真:0371-87519086
网址:http://www.hnhtyxgs.com/


专家论道 当前位置:网站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中国) >新闻中心 >专家论道

守护蓝天 低碳发展

时间:2023年03月18日   来源: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民航业来说是一场硬仗。《“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025年,民航发展绿色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35年,民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趋于完善,运输航空实现碳中性增长,机场二氧化碳排放逐步进入峰值平台期,我国成为全球民航可持续发展重要引领者。
  民航是蓝天上的行业,推动民航绿色发展是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必然之举,绿色发展亦是提升中国民航竞争力、拓展民航发展空间的关键要素。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行业加快完善绿色民航治理体系,深入实施低碳发展战略,2月28日,以“低碳发展 推进民航绿色转型”为主题的“民航智见”第十四期线上会议召开,聚焦构建民航运输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格局。
  面对压力
  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当前,全球航空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国际民航组织通过了国际航空的碳抵消和碳减排市场机制,欧美出台了包括可持续航空燃油使用目标和碳税在内的一系列法案,中国民航也已迈出绿色转型坚实步伐,力求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中国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赵凤彩
  国际航空减排目标和措施机制的全球化实施,给民航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虽然中国民航运输吨公里排放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但从机队规模和运输周转量全球占比,以及载运率、空中及地面运行效率和盈利能力等综合比较来看,我们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目前,我国民航仍处于发展期,机队平均机龄较短,基础设施比较新,具有一定锁定期特征,调整起来比较困难,行业减排空间有限。与欧美相比,中国民航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未来,在全球航空减排目标的助推下,我们无论是通过更新技术、使用航空可持续燃料(SAF),还是购买合格的排放指标以实现减排目标,都会提高行业减排成本。这些都是挑战。
  中国民航正处于发展期与低碳转型期的叠加期,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提质和增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质就是通过更高质量地匹配和平衡供给和需求,实现资源和能源的更高效利用,降低环境负外部性。增效就是减少吨公里油耗和排放,提高碳生产率,提高行业整体效益。从政策激励角度来说,需要将过去以航线补贴为主的激励政策转变为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运行效率提升和SAF技术应用的激励。其中,系统提升行业整体运行效率是实现民航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
  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副总经理 韩洁
  中航集团结合行业特点,从完善管理体系,加强能源管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在主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以及塑造绿色航空央企形象等方面全方位开展绿色低碳工作,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中航集团围绕加强能源管理,实现低碳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推进低碳运行。首先,打造绿色机队,通过引进高燃效机型,淘汰老旧飞机,打造机龄年轻、技术先进的机队。其次,实施绿色运行,通过运行节油,有效减少返航备降,飞机性能监控,航路优化等措施节约航油。再次,深入推进APU替代专项工作,以减少飞机在地面阶段的航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最后,实施腹舱盈利能力项目,提高燃油效率。
  中航集团强化顶层设计,聚焦航空运行节油、航空减碳、地面节能技改、碳资产储备、绿色新技术和全员绿色行动六大重点任务,编制了符合行业规律和集团实际的低碳解决方案。针对民航碳排放管理专业性强、核算方法复杂、涉及多套碳交易体系的特点,中航集团自主研发了碳排放监测分析平台,管理机队规模超过500架,年处理航班40万架次,年处理数据2000万项,极大地提高了航空碳排放数据管理效率。以该平台为基础,中航集团建立了民航旅客碳排放测算模型,并将成果应用到碳中和航班的定制服务中,用于旅客自愿购买碳抵消服务。该平台已经成为中航集团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强化碳排放科学管理的核心工具。
  飞友科技有限公司航空碳排放高级顾问 林鹏
  过去10余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碳减排)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逐步成为航空业的焦点问题。全球航空业围绕行业碳减排做了大量工作,航空公司、制造商、非政府组织、各国政府、联合国机构在各自领域开展工作,有协调协作,也有磋商争议。中国民航在第一时间敏锐地意识到减排与发展的关系,10余年来密切跟踪、参与国内外相关事务。
  飞友科技与绿航时代合作编制并发布了《中国民航碳排放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简要盘点了全球碳减排及航空业相关事务进展,回顾了中国民航节能减排历程,以图表形式展示了中国民航碳排放基本现状。《报告》还从中国民航机队结构、航段分布以及机场和航路运行方面,展示了中国民航碳排放特征,使读者形成对航空碳排放规模和效率的基本认识。
  当前全球处于新旧发展阶段转换时期,在此背景下,中国民航需要深入思考,转变观念,迎接航空业新时代。航空公司应敏锐洞察远期目标客户需求,关注国外主要竞争对手行动,优先倡导环境、社区、治理(ESG)理念,通过与行业内各环节企业共同协作,实现行业整体社会价值最大化。
  飞友科技与绿航时代将基于各自在的专业积累,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助力减排
  可持续航空燃料为绿色航空贡献力量
  在碳减排领域,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被视为实现近零排放目标最有潜力的减排措施。在促进SAF发展和应用方面,我国应出台怎样的政策、采取什么措施?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高级业务经理 赵恒晖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行业认可的有效减排途径。长期以来,中国航油积极开展SAF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深入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攻关,助力民航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从2011年开始,中国航油全面参与了中国生物航油的试飞和载客飞行工作,在油品混掺、运输、储存、加注的基础设施、流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上实现了全流程监控,积累了丰富经验。2017年,中国航油与合作单位共同为新加坡航空美国旧金山—新加坡航线供应了3个月的生物航油。
  在国家“双碳”战略下,中国航油主动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航协相关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民航局SAF减碳方案设计,联合开展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研发。2019年,与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合作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纤维素类生物质催化制备生物航油技术研究与示范”,旨在突破该路径制备SAF关键技术,实现经济、可行的千吨级示范应用,形成油品储运、加注全链条质量管控标准;2020年,继续与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合作承担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甘蔗渣制备交通燃料和化学品的多链条一体化催化炼制技术”;2021年,与民航二所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联合研究基金项目“航空替代燃料燃烧特性和适航审定理论方法研究”。
  下一步,中国航油将推进航空碳减排及计费研究、SAF可持续认证研究,与国际领先企业探讨SAF运营模式、新能源加油车、航油运营碳中和、零碳航线和机场等项目的合作并力争取得突破。
  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航油航化审定中心审定室主任 杨智渊
  SAF已成为民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将增加4000多架飞机,航煤总量将达到8000万吨。按照2050年50%的SAF替代目标,未来将有4000多万吨SAF增长需求。
  SAF应具备两大特性——适航性和可持续性,这也是SAF应用的前提。首先,SAF必须满足安全性要求,我们通过适航审定确保其适航性。适航审定是国际通行做法,所有航空产品、机载设备、零部件都必须通过适航审定才能投入使用。为确保其使用安全,SAF适航审定不可或缺。在审批飞机发动机时,在飞机发动机数据单或者使用限制中列出了燃料的规格和标准。
  其次,要满足可持续性要求。可持续性是全生命周期应达到的最低减排要求,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评价。目前,国际上仅有ISCC和RSB两个体系得到了国际民航组织认可。在标准制定和体系建设方面,中国民航做了大量工作,申报的国内首个航空燃料可持续性评价标准目前已经成功立项。我们也准备联合国内相关利益方或相关参与方共同制定这一标准,目的是在国内构建可持续性评价体系。
  针对SAF发展,我认为初期需要政府牵头,相关部委联合推动,出台相应激励政策,推动和引导市场应用。另外,产业链各方需要探索和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推动SAF应用。此外,还应加大SAF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构建自主、可持续性的认证体系等。
  零碳目标
  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场
  当前,机场行业正在从绿色机场向零碳机场转型,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机场成为摆在机场管理者面前的挑战。相信通过政策引领、科技支撑、治理能力提升等各项措施的落实,中国民航将继续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画卷增添生动色彩。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规划投资部副总经理 石杰
  聚焦“双碳”目标,近年来四川省机场集团结合双流、天府机场建设和运行管理,坚持低碳发展理念,在能源供给、能源消费和人为固碳方面持续推进机场减碳、固碳实践,助力机场绿色转型发展。
  围绕能源供给,双流机场试点建设7000平方米光伏和远机位光储充系统;天府机场在GTC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屋顶建设400平方米光伏板,建设总蓄冷量达45万千瓦的水蓄冷储能设施,实现电能“削峰填谷”。
  在运输结构降碳方面,天府机场引入高铁、地铁、旅客捷运系统及无人驾驶小车,建设“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地面运输效率。在电力替代方面,双流机场采购电动汽车370辆,建设空侧充电桩236个,近机位桥载设备使用率接近100%,天府机场空侧电动化车辆比例超过70%,全场建设3000多个充电桩,实现飞机电源和空调全覆盖。在建筑节能方面,双流机场节能照明改造后年节电量达1297万千瓦时;天府机场全场三星绿色建筑比例超过84%,实现建筑综合节能。在智慧能源管理方面,天府机场建设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深挖运行节能降耗潜力。围绕人为固碳,双流机场陆侧站前广场、办公区实现大面积绿化;天府机场全场绿化率达到43%,办公区建筑屋顶垂直绿化率超过60%,全场有效调蓄容积23万立方米。
  “十四五”期间,四川省机场集团将深入贯彻“双碳”战略,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应用力度、推进能源消费系统管理、提升生态碳汇水平、积极参与碳交易实践,持续推动四川机场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华三集团智慧民航首席解决方案专家 刘钰
  在全球航空业应对碳排放挑战的当下,机场按下绿色、低碳、智慧发展“加速键”。在实践过程中,绿色机场建设面临经营主体重视程度低、业务需求分散、低碳技术应用不成熟及成本投入少等问题。
  针对行业痛点,新华三集团提出绿色零碳智慧机场解决方案,建立“1+4”建设模式,依托1个零碳智慧操作系统,以“源—探—管—服”4个层面为治理框架,以信息流牵引航班流、旅客流、能源流与碳流的融合贯通,赋能零碳业务创新。零碳智慧操作系统是核心,作为绿色数据枢纽实现机场数据全面接入,帮助机场快速实现碳中和应用。零碳智慧操作系统向下支持接入管理各类终端和各个系统;向上通过定制化的绿色零碳套件为应用赋能,支持能源、环境等管理应用,支持碳计量、碳改造等零碳相关应用。“源—探—管—服”是治理框架,覆盖机场全链条碳管理服务。“源”是从源头提升机场的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机场碳排放。“探”是解决机场的碳排放监测问题,即做到“知碳”“算碳”,为后续绿色技改提供决策依据。“管”是优化能耗管理的主要抓手,以优化能源调度和算法,实现降碳增效、节能减排。“服”是为机场提供碳排放咨询、碳中和服务等咨询服务。
  绿色零碳智慧机场解决方案预计将减少15%~ 40%综合能耗,减少20%~40%综合碳排放。
  北京博维航空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昭
  博维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将绿色发展理念应用于机场设备全生命周期,建设车辆共享平台,提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高效运行三项支持,系统推进绿色机场建设。
  近年来,博维公司积极推进运维模式、科技赋能、资源管理、人才管理等方面创新。通过在运维场景中不断实践,在车辆共享平台、客桥自动对接仪、客桥智能调度系统、捷运巡检机器人等项目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在环境治理方面,博维公司引入并完善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在污染防治方面,博维公司成为民航业第一家实施机场特种车辆尾排改造的单位,改造车辆达到1144辆。在优化资源整合方面,其采用共享经济方式,搭建了集车辆维修、车辆租赁和机场设备管理于一体的平台,以实现资源共享。在设备节能方面,其安装节能灯以减少能耗。
  我们与首都机场共同推进桥载供电使用APU替代项目。目前,在首都机场,400赫兹电源设备的平均使用率达81%,桥载空调的平均使用率达57%。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将全部启用APU替代设备,为航空公司节能减排提供助力。我们还对设备设施进行了静音改造,如对首都机场连续运行15年的行李转盘进行了改造,启动和运转噪声分别降低了15%和12%,符合环境噪声不超过65分贝的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