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文版·English

|企业邮箱 |OA办公系统

新闻中心

核心产业

民航运输金  融

航空置业通用航空

航空制造文化旅游

航空物流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路如意西路交叉口向北100米航空经济服务中心
邮编:450000
电话:0371-87519086
传真:0371-87519086
网址:http://www.hnhtyxgs.com/


专家论道 当前位置:网站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开云(中国) >新闻中心 >专家论道

航空运输对我国综合交通体系的扩充与提升

时间:2013年12月17日   来源:

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综合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布局和结构得到改善,设施装备水平较大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

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灵活、舒适、安全等特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是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

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概要

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和《“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建设“五纵五横”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同时要建设42个综合交通枢纽型城市。

“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

综合运输大通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线路组成,承担我国主要客货运输任务的运输走廊,构成综合交通网的主骨架,是国家的运输大动脉。

综合运输大通道布局规划的基本要求是:连通我国所有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及其他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连接我国主要的陆路、海上和航空口岸;连接区域经济中心、重要工业和能源生产基地;为西部、中部、东部地区之间和省际间的沟通提供多条走廊,满足国土开发和国防功能需要;构成通道的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内河高等级航道、航空主航线以及油气主管道有机衔接和相互协调,并与国际运输网络充分衔接,体现我国运输多样性和集约性,促进形成以优势互补为基础的一体化运输体系。

“五纵”综合运输大通道:1、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2、京沪运输大通道;3、满洲里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4、包头至广州运输大通道;5、临河至防城港运输大通道。

“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6、西北北部出海运输大通道;7、青岛至拉萨运输大通道;8、陆桥运输大通道;9、沿江运输大通道;10、上海至瑞丽运输大通道。

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综合交通枢纽是在综合交通网络节点上形成的客货流转换中心,按照所处的区位、功能和作用,衔接的交通运输线路数量,吸引和辐射的服务范围大小,以及承担的客货运量和增长潜力,可分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三个层次。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位于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交汇点,依托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在跨区域人员和国家战略物资运输中集散、中转功能突出,有广大的吸引和辐射范围,对综合交通网络的合理布局、顺畅衔接和高效运行具有全局性的作用和影响。根据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定位,规划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42个:北京、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秦皇岛、唐山、青岛、济南、上海、南京、连云港、徐州、合肥、杭州、宁波、福州、厦门、广州、深圳、湛江、海口、太原、大同、郑州、武汉、长沙、南昌、重庆、成都、昆明、贵阳、南宁、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拉萨。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涵盖了现有和规划发展的所有重要枢纽港口、枢纽机场,铁路及公路主枢纽,与“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共同构成我国综合交通网络骨架。现代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有利于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和集约效能,有利于运输服务中公平与效率的兼顾,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土合理开发,体现了支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以及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全的战略取向。

二、航空运输的特征与作用

综合交通网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通过在地理空间上和功能上的有机组合、衔接,形成网络布局,构成了综合交通体系的基础。各种运输方式的作用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发生重大变化。当前,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性经济竞争的新形势下,航空运输的作用日显突出和重要。

现代交通方式特点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路和管道运输,五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各有所长,适宜于不同的范围。

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强、通达性强的特点,尤其适合小批量、长距离、时效性强的客货运输。

铁路具有速度较快、运量大、可靠性强的特点,适合大批量、中长距离、较低运费、低风险客货运输。

公路具有速度较快、机动性强、运量小的特点,适合多批次、中短距离(小于500公里)、灵活机动性较高客货运输。

水运具有运量大、速度慢、可达性差的特点,远洋水运适合长或超长距离、最低运费、定期货物运输,内河、沿海适合各种距离、最低运费、定期客货运输。

管道运输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

航空运输的独特优势

航空运输具有快速、便捷、舒适、安全、机动和天然的国际性等特点,在国际、长距离和地面交通不便地区以及应急救援运输中优势明显,在三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国际客货运输不可替代;长距离客货运输不可替代;高价值货物运输不可替代。在旅客运输方面,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航空运输日益成为大众出行的重要方式。在货物运输方面,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由于体积小、附加值大、运输时效性要求高等特点,对航空运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偏远地区,航空运输不仅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在促进各民族间团结与文化交流、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等方面,都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民航是区域经济进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在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民航业在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优化了经济结构、带动了产业升级、增加了就业机会。在我国,发展民用航空对促进区域经济、缩小地区差距、保持社会稳定意义更为重大。据国际权威机构测算,民航的投入产出比率是1:8。具体到机场方面,国际机场协会(ACI)研究认为,机场每百万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1.3亿美元的经济总和、相关就业岗位2500个。据国内研究分析,我国机场每百万航空旅客吞吐量可以产生18.1亿元的经济效益总和、相关就业岗位5300多个。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北卡罗莱娜大学教授卡萨达提出了“第五波理论”,认为航空运输是继海运、天然运河、铁路和公路运输之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最突出的表现是:与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大型机场,突破了单一运输功能,通过与多种产业有机结合,形成颇具带动力和辐射力的“临空经济区”,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据民航局预测,到2020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将达到1400亿吨公里以上,旅客运输量将超过7亿人次,旅客周转量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达到25%以上,机场数量将达到270个以上。民航运输的发展对于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增强社会经济效益,发展地方旅游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航空连通国际覆盖国内,完善和优化综合交通体系

民航业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发达程度对内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经济结构和开放水平等状况,对外则是提升国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民航通过航空口岸将我国综合交通体系扩展连接到全球,国内不断增加的机场建设将综合交通体系不断渗透和深入细化。

航空口岸(机场枢纽)是对外开放交流的窗口和门户

航空运输推动现代国际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与世界接轨起关键作用。2006年全球国际贸易货物价值中的35%是通过航空运输方式实现的。1965年美国还只有7%的对外贸易货物价值通过航空运输实现,这一比例到2001年已经上升为40%。航空运输还支持了庞大的财务和商业服务贸易。随着全球高附加值、高时效货物市场的增长,航空货运承担的国际贸易运输量按照价值计算,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航空运输越是发达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外向型越高的地区,发达的航空运输已成为各国迈向国际化的重要衡量指标。

机场是对外开放的主要门户,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窗口。航空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对于线路的依赖性较低,航空网络规划和投资的重点从线路转换到枢纽节点(机场)上,机场成为航空运输网络构建的核心。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是指经国家批准设立,由国家法定机关实施监管,供人员、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合法直接出入境的特定区域。口岸按通行方式分为陆运口岸,水运口岸和航空口岸。目前,我国内陆民用机场180个,对外开放的航空口岸62个,机场对外开放率34%,航空口岸占各类开放口岸总量的22.4%。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航空口岸,通过航空口岸出入境的人员,货物在出入境人员和进出口货物总量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主要航空口岸已实现国内转国际行李直挂,中转联程。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机场正在建设和完善相关配套的综合保税物流园区,将进一步为进出境货物和行邮物品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监管和服务。航空口岸将国内综合交通体系推向国际和全球,机场枢纽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机场布局规划建设不断增强区域交通覆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以17.5%、15.9%和14.9%的平均速度增长,民航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它运输方式。2010年中国民航的总周转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2012年,中国民航开通国际航线381条,国际航线运输总周转量1944880万吨公里,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5598万人次,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414万吨。

2008年发布的《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至2020年,全国民用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其中新增机场97个。根据民航发展速度与GDP速度的实际比例推算,本世纪头20年航空运输的年均发展速度大约为10%,至2020 年运输总周转量将达到840 亿吨。2020年,航空运输服务范围(以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为服务半径)将覆盖全国80%的县、82%的人口和96%的经济总量产生区域。

四、大力发展航空运输服务,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能力

民航在国际、长距离和地面交通不便地区以及应急救援运输中优势明显,机场综合枢纽的地位和作用凸显。中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不仅要服务于中国国内经济建设和中国大众社会生活,更要服务于开放的中国和全球化的中国。

优化机场布局,构建多层次航空枢纽网络

区域五大机场群平衡发展,建立多层次的航空枢纽,促进多区域机场网络体系的形成。优化民用运输机场布局,实施区域覆盖和多层次枢纽战略,满足综合交通一体化需求。

打造三大国际枢纽,作为亚太航运中心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依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政治经济发展核心,着力把北京、上海、广州机场建成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加快发展20-40家区域枢纽机场,作为区域门户服务于区域政治经济。北方机场群发挥哈尔滨、沈阳、大连、天津机场分别在东北振兴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育哈尔滨机场面向远东地区、东北亚地区的门户功能;发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长春等机场的骨干作用。华东机场群发展上海虹桥、杭州、南京、厦门、青岛等区域枢纽机场,满足长三角、上海浦东新区、海西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培育青岛机场面向日韩地区的门户功能;发挥济南、福州、南昌、合肥等机场的骨干作用。中南机场群完善深圳、武汉、郑州、长沙、南宁、海口等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满足珠三角地区、中部崛起、北部湾地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区域合作战略需要。西南机场群强化成都、重庆、昆明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加快培育昆明机场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门户功能,服务于云南桥头堡发展需要;提升拉萨、贵阳等机场的骨干功能,满足国家加快发展藏区和偏远地区发展需要。西北机场群强化西安、乌鲁木齐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满足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新疆地区快速发展需要;培育乌鲁木齐机场面向西亚、中亚地区的门户功能;提升兰州、银川、西宁等机场的骨干功能。

深入发展30-60家具有特色功能的机场,服务于区域特色经济(诸如旅游等)。北方发展漠河、大庆、二连浩特等支线机场,新增抚远等支线机场。华东发展淮安等支线机场,新增九华山等支线机场。西南增强三亚、桂林等旅游机场功能。发展百色等支线机场,新增衡阳等支线机场。东南发展腾冲等支线机场,新增稻城等支线机场。西北加快将库尔勒、喀什机场发展成为南疆主要机场,发展玉树等支线机场,新增石河子等支线机场。

围绕机场建设新一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强化机场作为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机场是综合交通运输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发挥航空运输优势,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空铁联运、空地联运)。根据国家民航发展规划,机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要建设成为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在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和建设上予以统筹,把机场纳入到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干线网络中,吞吐量较大的枢纽机场建设机场轨道交通,省会及部分经济发达城市的机场建设机场快速通道。积极将高铁、地铁、公交等其他运输方式引入机场,真正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方便旅客换乘。在机场航站楼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立体规划建设零换乘方式,将机场打造成为汇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零换乘、无缝隙”的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扩充机场的交通枢纽功能,延伸综合交通枢纽为城市综合体,建设特色航空城。世界范围内,大型机场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航空城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机场成为该区域和城市的经济中心和人口集聚地,产生巨大的人流和物流。航空城作为新兴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促进城市经济优化、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航空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航空运输

扩大国际航空运输,完善国内干线网络,促进支线航空发展,大力发展旅客运输。

提高运输服务能力是民航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通达、通畅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扩大航空规模,提高服务质量,是建设民航强国的根本要求。

大力发展以枢纽化运作为支撑的国际旅客运输。优化国际航线网络,积极推进周边区域航空一体化进程;加强国际航空通道建设,增加枢纽的网络辐射范围和强度;增强门户枢纽集散功能,提高国际中转旅客比重。

发展快线化旅客运输,构建骨干航空运输通道。提高枢纽机场与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的航班密度;引导航空公司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航空服务。

鼓励支线航班开展代码共享、联营联运等合作,构建“干支衔接、协调发展”的航线网络结构,提升支线航空的通达、通畅能力。

政策扶持低成本航空在二线及支线机场多基地枢纽建设,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弹性优化运输结构,提升航空运输量。

提高国际货运能力,推动航空货运物流化,加强货运枢纽建设,积极发展货邮运输。

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全货运航空公司。积极稳妥、有序渐进地开放货运市场,引导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开辟国际航线,加入国际航空货运联盟,扩展国际货运网络。加强与海关等联检部门的协作,实行便利通关、异地清关,提高货物通关效率。

支持和鼓励综合型物流公司发展,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合作协同优势,完善地面物流网络,开展多式联运,促进航空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鼓励口岸机场建设航空保税物流园区。引导建立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支持航空公司建立货运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促进航空企业与其他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对接。支持邮政航空、顺丰航空等企业拓展航空快递业务,推进重点城市航空快件绿色通道建设。

支持和鼓励航空货运企业建设航空货运枢纽、货运集散地和快件处理中心,在航线经营权、航班时刻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形成3个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群:环渤海地区以北京、天津为主,大连、青岛、济南、石家庄为辅;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主,杭州、南京为辅;珠三角地区以广州为主,深圳为辅。加强沈阳、厦门、郑州、武汉、成都、重庆、昆明、西安和乌鲁木齐等机场航空货运枢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