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新趋势下,中国OTA的创新之路——2016年夏季民航专家论坛”在北京举行。
会议邀请到来自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等单位的民航专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了OTA的大数据应用、国外OTA经验借鉴等发展方向。
论坛当天,中国民航大学李晓津教授团队分享了最新课题研究成果,指出OTA为旅客带来的贡献体现在有效节省了旅客的搜索时间成本。根据公开信息,2015年我国人均GDP为49351元,每小时时间价值为24.68元,2015年我国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43618万人次。中国民航大学研究测算发现,旅客通过OTA出行,平均每人每次可节省搜索时间1小时,因此,假设旅客全部通过OTA购票,理论上可为旅客节约时间成本达107.65亿元。
OTA之所以能为旅客带来如此巨大的时间价值,离不开对民航大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应用。去哪儿网机票事业部CEO刘连春表示,在线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建立该类旅客的购买偏好模型,帮助旅客快速决策。
针对航班延误情形,飞常准CEO郑洪峰也认为,大数据可以让服务更为“准”点。对于航班实时飞行的数据监测,推算航班的历史准点率数据,可作为旅客规避不正常航班的重要参考,减少潜在的等候时间成本。
至于如何深度挖掘旅行大数据,各方专家积极地提出建议。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认为,要挖掘大数据价值,并非只是简单地抓取旅客网上痕迹,更要有全方位的思考能力和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厉新建同样认为,数据的整合范围需突破行业的界限,把旅游大数据与实际生活大数据的相结合,才能准确预判出旅客的未来消费需求。
围绕旅客的机票需求,以携程旅行网、去哪儿网为首的OTA已在进一步开发数据延伸服务产业链条,推出“机+X”系列服务,把机场贵宾室、用车、酒店、景区门票等周边产品纳入机票需求范围,提升用户的服务体验。在此过程中,引导消费者从价格驱动型向价值驱动型转变也是OTA将面临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