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
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写,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给出它的定义:
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er Group Inc.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ERP系统由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运行平台系统、ERP软件系统和参与实施和使用的人组成。世界上,有许多软件公司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开发了各种类型的ERP软件系统,早期的划分有离散式制造、流程式制造等少数类别。随着管理理念的发展和扩展,ERP软件也开始覆盖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也被纳入ERP管理的范围。此外,对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出现了专门的ERP管理系统。因此,从发展趋势来看,物流企业实施ERP系统也是非常必要的。
如今在世界范围内,ERP/MRP II的供应商主要有金蝶K/3、金蝶EAS、SAP、ORACLE、BAAN和 Peoplesoft几家大公司,其中尤以金蝶公司的金蝶K/3以及SAP公司的SAP R/3风头为盛。
SAP
SAP起源于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是SAP公司的产品——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的软件名称。SAP是目前全世界排名第一的ERP软件。SAP行业人才稀缺成为SAP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鉴于此,国内的SAP培训行业逐渐开始发展。
SAP R/3是一个基于客户/服务机结构和开放系统的、集成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其功能覆盖企业的财务、后勤(工程设计、采购、库存、生产销售和质量等)和人力资源管理、FreeEIM业务工作流系统以及因特网应用链接功能等各个方面。
R/3应用软体采用模组化结构。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解决方案相结合。从流程导向的角度而言,各应用软体间的整合程度越高,它们带来的好处就越多。
Logistics Postpone
Logistics Postpone(物流延迟),延迟的概念长期以来在企业文献中讨论过,但是,只有到最近,其在物流安排中的实际例子才出现。延迟提供了一种减少物流预估风险的战略。在传统安排中,大多数的库存运动和储存是按照对未来交易的预估进行的。如将一种产品的最后制造和配送延期到收到了客户的订单后再进行,则不合适或错误的生产及库存部署就能自动被减少或被消除。因此两种延迟形式:生产延迟(或形成延迟)和物流延迟(或时间延迟),对于形成物流是至关重要的。
(一) 生产延迟。生产延迟的主张是,按一张订单在一段时间里生产一种产品,在获知这个客户的精确要求和购买意向之前,不作任何准备工作或采购部件。按照订单生产的梦想并不是新的,其新颖之处在于柔性生产能够取得这种反应而不牺牲效率。技术如能按市场步伐进行柔性生产战略,公司将完全可以摆脱对引导预估物流的销售预测的依赖。在现实情况下,生产批量的经济性是不能忽视的。
生产延迟的影响有两个方面。首先,销售预估的不同产品的和类可以减少,因此,物流故障的风险较低。其次,也许更为重要的影响是,更多的使用物流设施和渠道关系来进行轻型生产和最后的集中组装。在某种程度上,非常专门化的才能或者高度限制的规模经济并不存在于制造生产中,产品的客户化也许最好在最接近客户终点市场的地方被授权和完成。在某一些行业中,传统物流库存的使命正在迅速被改变,以适应生产延迟。
(二)物流延迟。指在一个或几个战略市场上对产品的需求作出预估,但将物流渠道上的库存部署延迟到收到定单时才开始。成功的物流延迟需要有迅速的定单确认、及时的定单信息传递及随时启动的生产系统和成品运输系统的保障。
许多物流延迟的应用包括服务供给部分,关键的与高成本的部件保存在中央库存内以确保所有潜在用户使用。当某一种部件的需求时,订单通过电子通信传送到中央库存区域,使用快速、可靠的运输直接装运到服务设计。结果是以较少的总体库存投资改进了服务。物流延迟的潜力随着加工和传送能力的增长以及具有高度精确性和快速的订单发送而得到提高。物流延迟以快速的订单和发送替代在当地市场仓库里预估库存的部署。与生产延迟不同,系统利用物流延迟,在保持完全的生产规模经济的同时,使用直接装运的能力来满足客户服务要求。
一个物流延迟的例子是Sears储存的直接发送系统。使用快速订单通信可以做到在收到客户订单前不启动一种器具的物流,星期一购买的器具最早在星期三就能在家里安装。也很可能在星期一出售的器具直到那天晚上或星期二早上才被生产出来。
VMI
VMI全称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应商管理库存)。它是一种在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运作模式,本质上,它是将多级供应链问题变成单级库存管理问题,相对于按照传统用户发出订单进行补货的传统做法。VMI是以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需求和库存量,作为市场需求预测和库存补货的解决方法,即由销售资料得到消费需求信息,供货商可以更有效的计划、更快速的反应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
所谓VMI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的库存管理思想。目前VMI在分销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便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对于供应商管理的库存(VMI),因为有最低与最高库存点,按时交货可通过相对库存水平来衡量。例如库存为零,风险很高;库存低于最低点,风险相当高;库存高于最高点,断货风险很小但过期库存风险升高。这样,统计上述各种情况可以衡量供应商的交货表现。根据未来物料需求和供应商的供货计划,还可以预测库存点在未来的走势。
VMI在海尔的应用。海尔的供应商提供物料,并将它们存储在海尔的物流中心,物料在寄存耗用之前,物料的物权属于供应商,供应商通过海尔的B2B网站,随时查看库存信息:当生产用料时,在海尔的ERP系统中作寄售释放,此时系统会将其物权转移到海尔公司下,在系统中产生结算的凭证,供应商提出支付后给予结算。
海尔之所以实现VMI,是因为已经具备以下四个必备条件:第一,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2000年10月份,海尔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成功上线,该系统集成了销售管理的功能,通过对这些功能的扩展,可以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库存状态的透明化,以及业务处理的标准化,使供应商对海尔的库存状态能随时进行跟踪调查和检查。
第二,基于Internet的电子数据传递。海尔B2B网站是基于Internet建立的与供应商之间零距离的信息沟通手段,供应商可借助因特网,通过高速数据专用线与Internet实现连网,通过路由器与自己的Intranet相连,再由Intranet内服务器为供应商的库存管理部门提供各种信息存取、处理等服务。
第三,条码技术的应用。海尔的出入库实现条码扫描,实现对物料的准确识别,便于供应商随时跟踪和检查海尔的库存状况,快速反应需求。
第四,供应商与海尔之间互动双赢的合作框架协议。海尔通过与供应商协商来确定库存检查周期、库存的维持水平、订货点等有关库存控制的核心问题,以及合作双方之间如何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存取、定单的传递和处理等有关业务流程的问题。
目前80%以上的海尔供应商实现了VMI管理,不但海尔实现了零库存的目标,而且降低了供应商的库存,使库存信息达到共享,实现了供应商的成本最低,提高了整条供应链的响应速度,达到了互动双赢。
海尔实施VMI可以降低存货,提高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减少供应商的数目,通过改进供应商之间、供应商与用户之间的流程节约采购时间,提高供应链的持续改进能力,加强供应商的伙伴关系,降低采购订单、发票、付款、运输、收货等交易成本。实施VMI,可以实现海尔和供应商的“双赢”。
JIT
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又称作无库存生产方式(stockless production),零库存(zero inventories),一个流(one-piece flow)或者超级市场生产方式(supermarket production),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1973年以后,这种方式对丰田公司度过第一次能源危机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后引起其他国家生产企业的重视,并逐渐在欧洲和美国的日资企业及当地企业中推行开来,现在这一方式与源自日本的其他生产、流通方式一起被西方企业称为“日本化模式”。
准时生产方式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通过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准时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为此而开发了包括“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体系。
准时制生产方式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首先暴露出生产过量和其他方面的浪费,然后对设备、人员等进行淘汰、调整,达到降低成本、简化计划和提高控制的目的。在生产现场控制技术方面,准时制的基本原则是在正确的时间,生产正确数量的零件或产品,即时生产。它将传统生产过程中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送货,改为后道工序根据“看板”向前道工序取货,看板系统是准时制生产现场控制技术的核心,但准时制不仅仅是看板管理。准时生产制是一种理想的生产方式,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设置了一个最高标准,一种极限,就是“零”库存。实际生产可以无限地接近这个极限,但却永远不可能达到零库存。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不断改进的途径,即降低库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降低库存……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